自由時報

2008-05-15

植物栽培要領

植物栽培要領

  • 施肥應當遵循「薄肥勤施、少量多餐」的原則,防止燒根。
  • 施肥的時間把握植株生長旺盛期多施;生長緩慢期少施;休眠期不施。
  • 施肥也應避開在中午高溫時施肥,因為此時盆土溫度較高,施肥易燒根,應以早晨或傍晚進行為宜。
  • 施肥時最好選擇盆土稍乾燥時進行,結合澆水最理想。

  • 植物都需要水分。
  • 如果澆水過多或下雨過多,土壤過度溼潤造成土壤缺氧,使植株的根容易腐爛,形成花卉頂端嫩葉淡黃,老葉也漸漸發黃,新梢萎縮。
  • 排水不良的土壤會使這個問題更嚴重。
  • 不同植物對水分的需求量差異很大。
  • 葉片肥厚的多肉植物、仙人掌科植物和有肥厚根莖的植物較耐旱,因為其植株本身儲存了大量的水分。
  • 蠟質厚,葉片小的植物也耐旱,因為它們蒸散的水分少。
  • 愈耐旱的植物就愈不耐溼,對栽培介質的排水性也就愈苛求。
    季節和水分的需求量也有很大的關係。因為在春、夏、秋,尤其是夏季,植物正值生長期,水分的蒸散量很高,對水分的需求也會變大。許多植物在夏季需要天天澆水,到了冬季卻只需要等盆土乾透再澆就可以了。
  • 若不能每天澆水,可在塑膠盆中直接注入水後,放入一個托著上部的盆缽植物,使盆缽不直接和水接觸。

  • 澆水的量和時間:
    水是植物生長的原動力,可確保植物的長久蔥鬱。

  • 俗稱「澆水三年」,意思是想要掌握澆水訣竅,至少需花費三年的漫長時間去摸索,由此可知澆水工作的不容易。「澆水」兩字,從字面上來看,似乎是輕而易舉、不學也會的工作。然而,深一層探討時即可明白,此處所要談的澆水,並非「夏天多久澆一次,冬天多久澆一次?」的單純問題,而是必須根據該年的氣候、栽培場所的環境、放置地點、盆缽大小、植材性質、植物狀態、植物種類等,而有所不同。
  • 一般觀葉植物喜多濕,所以澆水的量和時間應特別注意:夏天一般在早晨、黃昏時候澆水,炎日下不可於中午澆水,冬季則反之。
  • 噴霧法為觀葉植物的最佳澆水方法,不但可以保持葉片的濕潤,而且可以將葉片的塵土除去﹝有絨毛的葉片除外﹞。
  • 嚴格說來澆水並無一定可尋的不變方法。唯有依據個人日積月累的栽培經驗,從實際的養植過程中,找出一套符合需要的適當澆水方法。

  • 澆水的方式大抵有二,從上澆下由底部浸上,其中以前者較為簡便,但後者可適用於一些葉面不宜沾水的植。
  • 澆水的用量及頻度,則因植物之好濕、耐乾而異;一般均以「少次多量」為原則,也就是每次澆水時務使栽培材料完全澆透而排除多餘水份為度,一直等到表層的土壤略顯乾燥時,再澆一次水。
  • 適當的澆水時刻,常以上午日出之後傍晚日落以前為佳。冬天的清晨或夏日的正午,應該絕對避免澆用溫度與氣溫相差甚多的水,否則易造成凍傷或組織壞疽的現象。

  • 日光與植物株型:

  • 陽光是植物能量的來源,身為一株植物,當它得不到足夠的光線時,它會以為是因為自己長得不夠高,光線都被別人遮住了,所以它會全力長高以爭取陽光。植株會長得高而纖細,葉子與葉子的距離會拉長,分支會變少,株形會顯得比較蕭條。
  • 在挑選植株,尤其是草花的時候,硬選擇植株低矮,分支多,看起來矮而緻密的植株。這樣的植株比較強壯,看起來也比較健康有生氣,分支多開花也較多,低矮的植株更適合應用在花壇上。
  • 日照不足會使植株開花不良,而高瘦的株形正是日照不足的特徵。
  • 從這裡您可以學到一個挑選草花的技巧:植株低矮緻密,分支多;高瘦的株形代表植株沒有得到足夠的光線,體質較弱,開花也不良。

  • 日光與開花:
    賞花的植物對日光的需求是比較高的。日光對開花有促進的作用。日光不足則開花不良。所以您也可以發現,可以養在室內日光少的地方的植物一般是一些觀葉植物。賞花的植物很少是可以養在陰蔽處的。

  • 日光與葉子:許多觀葉植物它們的葉片帶有白色的斑塊,例如:黃金葛、白蝶合果芋、長春籐。或是葉片呈現黃金綠色,例如:黃金榕、金露花。當它們得不到足夠的光線時,有白斑的植物它們的白色斑塊會消失,原本有黃金色葉片的植株也會長出墨綠色的葉片。相反的,較充足的光線會使它們的白斑更多更明顯,黃金色也更明亮。有時,過分的日照也會傷害植株,最明顯的就是它的葉子,通常我們看到植株葉片上焦黃,枯黃的斑塊,都暗示它們受到過分的日照。

  • 植物對日光的需求:
    我們常常可以在書上看到對日照環境的敘述:全日照、半日照、和陰蔽處。
  • 全日照:完全沒有遮蔽的大太陽下。從日出到日落都受到日光直接照射。
  • 半日照:一天之中,有些時間會受到日光直接照射,有些時間會被遮陰。例如:可以受到陽光直射的陽台,接近高大的建築物,一天之中,有時會被遮著的地方。
  • 陰遮處:一日之中,沒有陽光直射的機會,全靠散射的日光來生活。主要是一些室內的地方。

  • 土壤:

    良好的土壤至少應該具備三個條件:

    一、 質地疏鬆,通氣排水良好。

    二、 保水力強。

    三、 肥沃。
  • 平常砂質壤土最適合種花,就是因為他的土質符合上者三個條件。但現代的都市裡,要想取得質地良好的天然土壤是相當因難的,所以要設法用人為方法來調製培養土或改良土壤。
  • 上面提到的通氣排水良好和保水力強,這兩點並不矛盾。良好的土壤應該呈團粒結構,團粒本身可以保水,而團粒與團粒之間的空隙則可以通氣排水。
  • 要使土壤變成團粒化,可以在土壤中加入大量有機物,例如腐葉或廄肥。廄肥也就是動物糞便,新鮮廄肥對植物有毒害,要充份腐熟後才可以使用。有機物除了改良土質外,還有供應肥料的作用,可說是一舉兩得。
  • 在都市裡也很難一次取得大量有機物。平時可以收集落葉、果皮、菜屑等加適量水堆積起來,每隔幾天翻動一次,經過一段時間後不再發臭時就變成很好的有機材料了。除了有機物以外,蛭石和珍珠石朼都是常的土壤改良劑,這兩者都是加工過的礦石,本身結構有很多空隙,就像土壤的團粒結構一樣,添加在土壤裡有促進排水通氣的作用。
  • 我們種花的土壤裡頭往往含有許多病菌、蟲卵、線蟲和雜草種子,如果在使用以前先來一次徹底的土壤消毒,那麼以後就可以省卻許多麻煩。土壤消毒一般可分為高溫消毒和藥劑消毒兩種方式。家庭園藝用藥劑消毒比較危險,而且消毒用的藥劑多半有惡臭,所以最好是用高溫消毒。
  • 高溫消毒常用的方法有蒸氣法、炒土法和熱水法。炒土會使土壤質地變壤,較少使用。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是蒸氣消毒。先將土壤裝入小布袋內,放進蒸鍋裡頭,然後將水加熱煮沸。消毒的時間通常是溫度達到一百度後十分鐘即可。熱水法僅限於少量土壤,用滾燙的開水從土壤表面澆下,非常方便,但效果較差。
  • 土壤和植株有保水力、保養份力、通氣性、排水性,土壤質量的大小與輕重等關係,所以我們必需利用腐葉土、水苔、川砂、蛇木屑、田土、蛭石、珍珠石、互相配合,以達到植株所需的土壤性質。

  • 肥料三要素:氮 磷 鉀:
  • 氮、磷、鉀為植物生長三要素,此三要素在植物由發芽、長葉、開花到結實佔有重要地位。
  • 氮肥(N)又稱為葉肥,促進植物長高長大,使葉色濃綠。 缺乏氮肥(N)癥狀:葉片枯黃,生長緩慢甚至停頓。
  • 磷肥(P)又稱為花肥,提高花芽分化,促進開花結果。 缺乏磷肥(P)癥狀:使植株矮小,開花不良。
  • 鉀肥(K)又稱為莖肥,使莖幹強壯,增加病蟲害的抵抗力。 缺乏鉀肥(K)癥狀:枝葉細弱,使葉片皺縮。

  • 繁殖:
  • 實生時期:在攝氏15~20度下發芽率高。
  • 用土:潔淨的川砂、水苔、腐葉土、蛭石。
  • 方法:一般用木箱播種箱,且箱底不要接觸地面以利排水及通氣。種子不宜埋太深,埋入的土深不可超出種子的二倍半,細小種子不可用灑水法,應用噴霧法或盆底吸水,以防種子流失。箱上蓋報紙,以防強光的照射,保持濕潤,等到發芽後,拿去報紙,徐徐接受日光,以防徒長。

  • 扦插:
  • 木箱底應放碎石利排水。
  • 溫度保持在攝氏15~20度。
  • 陰棚下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通氣。

  • 高壓法:
    不易扦插的植物一般行此法,於春季時將莖枝上的一段行環狀剝皮將表皮。韌皮部除去,包上水苔,再以塑膠布將水苔及莖包住,﹝水苔必先吸滿5分濕的水﹞,經常保持水苔的潤濕,袋內若充分長出新根時, 將其切下種入盆內即可。

  • 嫁接法 :
    為了繁殖優良品種,接穗的形成層必需和砧木的形成層互相接觸,又同屬者,接木親和力較大,這樣成活率才高,例如九重葛不同品種的嫁接。

  • 分株法:
    於春季時﹝非開花期﹞將植株生長於根部的幼苗或芽點分離另行栽植。

沒有留言:

Best Blogger Gadge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