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時報

2010-12-11

記憶和氛圍 波麗路最重要的味道

波麗路有三老,店老、擺設老,連店內員工也多是「阿公級」元老。

創辦人廖水來年輕時赴日拜師學習廚藝,民國二十三年選擇在台北西化最早的大稻埕開店。


負責掌理本店的三代老臣廖聰麒總經理說:「民國五十多年時,本店二百多個位子老是不夠,客人得排隊等用餐!」民國六十四年,本店旁增設了新館,兩家店共四百個座位,依然座無虛席,員工高達百人,也算台灣奇蹟。九十九歲的創始人夫人廖治回憶:「那時每天都好忙,忙著張羅菜!」

當多數台灣人還在坐板凳時,波麗路就為客人訂製了舒適的沙發;在還是手搖唱機的年代裏,店內自動翻面高級唱機早為客人播放著古典音樂!除了價格足可買下「樓仔厝」的高級音響外,知名設計師顏雲連的室內設計亦吸引了政商名流。廖水來喜愛藝術,經常資助本土畫家,也讓波麗路成了文人雅士聚會所。

喜愛音樂的廖水來,以法國名作曲家拉威爾名曲「波麗路」為店命名,從早期日文搭配英文「BOLERO」,到台灣光復初期推行注音符號,改以「ㄇㄛ ㄌㄟ ㄌㄡ」取代日文,到現在的中文加英文,共歷經三次歷史更迭。


享受頂級、到波麗路的花費也很頂級,民國五十多年時,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約三、四百元,來到波麗路,一餐法國鴨子飯就要二十五元,一杯咖啡十元,光是一餐就去掉月薪的十分之一。

「來這裏,美食不是重點,是來找回憶啊!」「歷史和氛圍,才是波麗路最重要的味道!」「時光倒退七十年,這應該是頂級的奢華吧!」

網友們你一言我一語,還不忘相約來個復古打扮,我當易先生、妳做王佳芝,到波麗路假裝相親一番。也有網友說:「我阿公那個年代的文藝窮青年,都流行拚命存錢,好到波麗路喝『咖揮』配麵包啦!」


外行看熱鬧、內行看門道,老顧客推薦,來波麗路嚐鮮別錯過唯一以波麗路命名的「波麗路雞排飯」,入口即化的軟綿口感及濃濃雞汁香,完全顛覆大家對雞排飯的想像。「紅炖牛舌」則是老饕們的最愛,超大牛舌透過特殊的烹調手法,吃來鮮嫩不膩。至於用古早不鏽鋼圓型餐盒盛裝的「法國鴨子飯」及「咖哩飯」,特別有懷舊風。


來到波麗路,可得幫肚子留個空間品嚐甜點,客人們津津樂道的焦糖布丁,及吃來香Q彈牙、風味獨特的杏仁豆腐,人氣可是橫跨老中青三代。


相較於早期被視為外省掛的明星咖啡館,波麗路可說是本省掛的代表。文藝界的李天祿、古龍、鄧雨賢、楊麗花,企業家王永慶、吳火獅、辜振甫也都是這兒的常客。波麗路本店總經理廖聰麒說,常光顧波麗路的名人,總有死忠的座位,「黨外人士黃信介每次來,都愛坐在機艙廳靠雲朵的位子!」鄧麗君也常來,喜愛坐在機艙廳內側。


七十多歲的新館老臣潘金義經理透露,台灣首家大飯店「第一飯店」開幕時,還專程派員到波麗路受訓。廖總經理則談到,波麗露曾是有錢人家子女相親的熱門地點。如今,相親不流行了,波麗路倒成了廣告喜愛的拍攝地點、被列為北市歷史建物,是老顧客懷舊、年輕網路族趕搭懷舊列車的最佳景點。



沒有留言:

Best Blogger Gadgets